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韧性提升与数智养护创新交流会在京成功举办
2025年8月21日,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韧性提升与数智养护创新交流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养护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300余位代表,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抗灾韧性提升、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养护技术创新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谋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当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模持续扩大,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桥梁隧道等设施逐步进入养护高峰期,安全运营与长效管养面临新挑战。同时,极端天气频发、重载交通压力加剧,对基础设施的耐久性与应急响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提升设施安全韧性、推动数智化养护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
聚焦安全韧性,强化系统防控能力
会议伊始,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指出,要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从规划、设计、建设到养护各环节协同发力,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结构安全、功能稳定与抗灾能力。多位专家分享了在桥梁健康监测预警、边坡地质灾害智能识别、长大隧道火灾防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强调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数智融合,引领养护模式变革
“数智化”成为本次会议的核心关键词。来自华为、百度、中交集团、阿里云等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和北斗导航的智能养护解决方案。例如: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可实现道路病害AI识别;基于BIM+GIS的桥梁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运维可视化管理;智能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路面温度、湿度与结构应力,为预防性养护提供数据支撑。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养护发展白皮书(2025)》,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智能养护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构建“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智慧养护体系框架。
搭建协同平台,推动成果转化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与智能养护创新联盟”启动筹备仪式,旨在整合产学研用资源,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与成果推广应用。多家单位现场签署了技术合作与示范项目协议,涵盖智慧高速试点、长大桥梁智能管养平台建设等多个领域。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未来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将向“精准化、自动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通过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不断提升我国交通网络的安全水平与服务韧性,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本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我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与智能养护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为政产学研用各方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标志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养护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0250822WMJ
Copyright © 2002-2025北京百睿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31号合生国际 备案号:皖ICP备11014461号-3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