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国际论证研究大会(10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Argumentation)于2023年7月4日至7月7日在荷兰莱顿大学召开。此次大会是疫情后的首届国际论证研究大会,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名论证研究学者与会。大会议程充分体现论证研究的跨学科特性,开设有语用学、修辞学、论证型式、谬误理论、论证与文化、论证与宗教、多模态论证等十余个不同主题的分会场。
我所师生一行8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并作了多场分会场报告。逻辑学专业博士生牛子涵与熊明辉教授作了题为Dynamics of contemporary non-western legal argumentation的报告,对东亚(中国、日本)、中东(伊斯兰、犹太传统)、非洲与拉美的法律论证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中山大学哲学系、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廖彦霖与牛子涵合作报告的主题为In what sense visual arguments exist?,他们主张视觉论证由于其在命题还原过程中的系统性不确定,故其在论证类型上是一种“弱存在”,但其在论证评估方面能为论证理论作出延伸。
逻辑学专业博士生姬煜彤与谢耘教授作了题为Deciphering the discourse of charitable e-commerce live stream的报告,运用经典修辞学理论的说服框架,对当今中国电商直播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博士生王一然报告了与谢耘教授合作的论文Confucius and virtue argumentation theory,对儒家传统中的德性论证理论思想资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西方德性论证观点进行了比较。逻辑学专业博士生梁瀚泽的报告主题是Argumentations in the Qur’an: A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Argumentation Theory, 他首次运用鞠实儿教授的广义论证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对古兰经中的论证实践方式和功能结构进行了解析。博士生欧阳文琪作了题为Pragma-dialectics meets virtue的报告,她提出德性论证理论与语用论辩理论可以在谬误分析和批判性讨论规则的阐释上互补合作。
国际论证研究大会首届会议于1986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该会议四年一届,至今已历十届,是论证研究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高的国际会议。在会议期间,我所师生和与会学者围绕报告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也向国际同行介绍了我所在论证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扩大了学术影响,也为进一步开展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Copyright © 2002-2022 北京百睿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31号合生国际 :皖ICP备11014461号-34